过刊目录

  • 1999年, 第1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9-11-2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段项锁 陆贤
    1999,(4): 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多媒体技术反映上海市暴雨对蔬菜生产造成的损失及受损程度的评估,使用户在了解受灾程度的同时,通过声音,影像,动画和文本等媒体形式接受致灾因子选取,评估在模型构造,受灾程度评估等更为全面的信息。从而辅助用户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 张智奇 龚蓁蓁
    1999,(4): 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根癌农杆菌的介导将慈姑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小白菜。Kanamycin筛选浓度为10-15mg.L^-1,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抗生素选用C浓度为300-500mg.L^-1。小白菜带柄子叶被农杆菌感染后,抗性芽的诱导频率为0.2%-2.0%。加入适量的AgNO3不仅可以抑制过度生长的农杆菌,还可以使抗性芽的诱导频率约提高到5%。试验获得转基因植株97株。
  • 王亦菲 叶鸣明
    1999,(4): 10-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普通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建立了野生稻的细胞种质库和无性繁殖系库,并获得普通野生再生植株,为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 蔡润 中田和男
    1999,(4): 13-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6个人工合成小麦品系和对照品种“中国”春种子根为外植体,分别接种在含2,4-D,2,4,6nmg/L的MS培养基上,于20℃和25℃连续照明条件下进行培养。各种处理和培养条件下,都诱导出愈伤组织。在培养温度20℃,2,4-D4nmg/L的MS培养基中,供试品系再生率显著高于其它培养条件下的再生率,结果表明:此处理是诱导根愈伤组织分化再生植株的最适培养基和培养温度。
  • 谭琦 严培兰
    1999,(4): 18-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14个柳松姑野生菌株(其中,来自中国6株,源于希腊6株,源于法国,印度各1株),利用RAPD技术进行遗传差异测定。20个随机引筘有11个引物共扩增出96条DNA条带,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结果表明,希腊的6个菌析遗传差异较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系数〉90%,与法国的菌株亲缘关系也这,相似系数在70%左右。
  • 蒋爱丽 王瑛
    1999,(4): 22-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蓬莱松的嫩枝为外植体,在MS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培养基上于室温25±2℃,光照14h/d,光强1500X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MS附加6-BA0.2-0.5mg/L可促进转接的愈伤组织分化芽,附加6-BA0.2-0.5mg/L或结合NAA0.1-0.2mg/L,以蓬莱松嫩芽增殖,生长亦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每芽可增殖4-9倍。
  • 周熙荣 李树林
    1999,(4): 25-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杂交,兄妹交和自交等育种方法,育成无蜡偻的显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利用该两型系进行全不育系制种,无蜡粉可作为苗期育性的指示性状,能有效地区别因纯合两型系内可育株迟拔或漏拔而产生的杂株,从而提高全不育系和杂交种的纯度。
  • 朱玉英 姚文岳
    1999,(4): 28-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萝卜胞质甘蓝雄性不育源为供体,用19份不同来源的青花菜材料进行杂交,回交,观察这些后代材料的花器形态特征和结实性。结果发现不同来源的杂交及回交后代材料之间结实性有很大的差异,平均每角种子数4.1-20.8粒;不育材料的结实能力与回交父本相近;同一父本来源不同世代的结实性差异不明显;此外,不同来源的不育材料花器形态结构也存在较大的不同。
  • 王新其 刘康
    1999,(4): 31-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探索了灰色并联分析在水稻新品种(系)综合评估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依据各品种(系)的灰色关联度排序所进行的综合评估的结果与实际表现基本一致。文中还探讨了选择品种和性状权重的重要性,及在育种上应用的可能性。
  • 郁能新 刘学珍
    1999,(4): 35-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红星农场1998年直播水稻10个品种计49块田的调查资料,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产量与产量结构的关系,产量结构与品种和栽培因素的关系等十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产量与品种的粒重,每穗实数数密切相关。千粒重高,每穗实粒数多,是直播水稻高产良种的两大优势。2)产量与产量结构的关系均密切相关。
  • 林明 王国忠
    1999,(4): 41-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适宜氮素的基础上,采用增加磷,钾肥的投入,同时减少传统分蘖肥和返青肥的施用比例,增加基肥和后期拔节孕穗肥使用量的肥料运筹试验手段,达到了促进分蘖,延长花后叶片光合功能期,提高群体成穗率,增加每穗粒数和粒重,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作用。
  • 张似青
    1999,(4): 47-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嘉梅兰猪品系的主效基因的探测,得到了该品系的背膘厚和有效乳头数二个性状的主效基因的结果。进一步的分离分析得到背膘厚是由超常脂肪沉积等位隐性基因控制,有效乳头数则由有效乳头数增加的等位显性基因控制。
  • 刘惠莉 曹殿军
    1999,(4): 51-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重组NDV HN基因禽痘病毒为研究对象,观察重组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表达的动态变化,并对表达蛋白生物学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重组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12h即可检测到表达蛋白,72h左右表达量明显增多;利用Western blot可检测到68kD和74kD两种分子量的蛋白,与NDV HN蛋白糖基化和非糖基化蛋白形式的分子量一致。
  • 王恒安 杜念兴
    1999,(4): 56-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纯化RHDV经SDS-PAGE,硝酸银染色显示8条多肽,分子量分别为85.1,71.2,64.5,61.4,57.3,54.0,29.2,28.1kD,免疫转印结果确认其中的6条多肽为病毒结构多肽,分子量分别为64.5,61.4,57.3,54.0,29.2,28.1kD且其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65.87,3.17,3.97,10.32,9.52,7.14%,表明分子量为64.5kD的多态为病毒主要
  • 谢叙生 薛友英
    1999,(4): 60-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上海市农作物环境污染伤害事故调查处理规程”方案设想,初步形成了一个调处事故的规程模式。包括调处事故的法律,法规依据和事故报告,委托调处,事故调查,技术鉴定,诊断结论,事故处理,工作小结,文书档案及规程附则11个部分。
  • 朱美珍 金桓先
    1999,(4): 64-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经不同农药处理4h时,水稻联合固氮菌株NGH111和EH1113存活率在48.1%-59.4%范围内,活菌的浓度大于10^9/mL。用8种除草剂处理联合固氮工程菌,存活率分别为30.2%-83.7%。在液体菌剂中加4%甘油,于室温条件下保存2个月,存活率为10%,活菌数达10^8/mL。固体菌剂以草炭为介质,先于28℃培养4-5d,后置4℃保存3个月,存活率为50%,活菌数达10^9/g。
  • 茅国芳 褚金海
    1999,(4): 67-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水稻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纯氮17.1kg/667m^2的基础上,于分蘖期和孕穗期喷施“植物动力2003”的两个处理稻谷实产与对照的实产相比,无明显差异;同查,在施纯氮17.1kg/667m^2处理中,无论是分蘖期或是孕穗期喷施“2003”,其植株倒三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
  • 陈建生 张颂函
    1999,(4): 72-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水稻种植方式由育苗移栽改为水直播以后,病虫发生与危害也有了相应变化。系统监测结果主要表现为“二重”,“三轻”,“二推迟”,“三不变”,并据此提出了推广高产抗病品种,推广群体质量栽培,改革化学防治策略,调整农药品种结构等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从而可有效地控制病虫发生危害,达到“三增”,“三减”的显著效益。
  • 陈世平 陈福祥
    1999,(4): 76-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新型保果剂“增果灵”对柑桔的增产增质效果与部分生理效应。结果表明喷施增果灵具有以下功效:(1)能减少落果,提高产量,比对照增产18.96%以上,产投比高达22.86:1.(2)能促进果实肥大,提高单果重,改善果实的外观和内在品质;(3)能使叶片增厚增重,提高叶绿素含量;(4)能抑制疮痂病菌对果实的侵染,降低病果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 孙伟 丁宝莲
    1999,(4): 80-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蔬菜切割后洗涤对去除切口产生的蛋白质有较好的效果,但洗涤对去除可溶性糖的效果不太好;同时,蔬菜切块越小,洗涤效果越差。分析马铃薯,胡萝卜,甜椒,萝卜,莴苣,芹菜,甘蓝,大白菜,青花菜,蘑菇,花椰菜,香菇切割后在10-30℃不同温度下的呼吸速率结果表明,切割加工场所温度以15℃以下为好。
  • 薛正平 杨星卫
    1999,(4): 84-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提供的1980,1985和1990-1997年的上海市城乡居民粳米消费量的测算资料,分全市消费总量,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口消费量4个部分,着重分析了90年代以后影响粳米消费量的主要因素。分析认为90年代以前的粳米消费量主要受粮食种植结构,供给体制的制约,其后的粳米消费量变化主要与生活费收入提高,食品结构多元化及人口数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 夏云生 张国荣
    1999,(4): 89-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闵行区农业加大科技自1993-1999年的7年间,全面推广水稻现代农艺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首先基本解决了粮农的“三弯腰”困苦,解放了生产力,从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节省了用地,减少了成本,提高了单产,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 王遗宝 赵洪兴
    1999,(4): 91-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叙述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布包括粮食,蔬菜,水果,食(药)用菌,畜牧,淡水养殖及花卉等适用于上海郊区农村的先进技术37项,通过上海科技网连接 Internet网。同时上网的还有上海地区部分农业专家名录,《上海菜蓝子》一书和国外最新的杀虫剂及杀菌剂产品介绍。利用WWW技术形成超文本文件,在上海科技网上建立了上海绿色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页,其名为SGAETRC,供有关单位及农户查询。
  • 1999,(4): 94-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精确农业”技术体系主要是由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农业生产模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获取技术,以及全球定位系统构成。根据上海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精确农业”技术在上海的研究与应用应逐步展开,贯彻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方针,首先开展精确施肥和农业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