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上海农业学报
首页
关于我们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编委会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按栏目浏览
专题文章
整期阅读
作者中心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稿件写作标准规范
论文模板
收费标准
审稿流程说明
订阅及广告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1999年, 第1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9-08-25
论文
全选
|
论文
Select
改革上海郊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研究
王国忠 夏云生
1999,(3): 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上海郊区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现状,提出了新时期上海郊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实现改革的主要对策。
Select
都市农业的形成背景及发展对策
曹林奎 陈龙庭
1999,(3): 8-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都市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城乡关系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城郊农业概念已经容纳了都市区域范围内农业的新内容,这就必然要产生一个全新的概念-都市农业,然而,都市农业要发展成为集约,持续和高效的产业,也一定要采取相应的发展对策,如都市农业的功能应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多功能方向拓展,实现农副产品生产,深度加工和市场销售的一体化,率先在设施农业生产中实现高智能化,全方位开拓外向型农业生产领域,优先发展农业信息产业等。
Select
顺应气候变化 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杨秋珍 李军
1999,(3): 13-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我国最长气象记录的上海市1873年以来的资料,分析上海农业气候时间变化情况,并就适应气侯变化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提出了一些看法。
Select
pH预培养对黄瓜子叶花芽分化和内源多胺及激素的影响
王利琳 梁海曼
1999,(3): 19-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瓜子叶离体培养直接分化花芽为实验系统,研究了pH7.0培养基预培养对子叶花芽分化及其某些生理性状的影响。实验发现,子叶经预培养1 ̄2d,花芽分化率显著提高(达70%以上),而对照只有25%,分析表明,预培养使子叶柄中Put在第3天剧升,Spd,Spm则在第5天时达峰值;使子叶柄中IAA在培养5d后急剧下降,ZT,ABA则在3d后持续上升。由于黄瓜子叶离体培养后花原基的形成是在5d左右,可见,预
Select
番茄下胚轴组培中器官发生的全息现象
陈火英 张建华
1999,(3): 24-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番茄“矮黄”,“鲜丰”品种的下胚轴1/4切段为外植体,用不同浓度的ZT,BA,KT进行芽器官诱导和用不同浓度的NAA,IAA,IBA,2,4-D进行发根培养实验,结果发现番茄下胚轴切段在离体培养时存在全息现象,无论是芽的诱导还是根的产生,其器官发生的部位及数量、频率的梯度变化都遵循生物全息律。
Select
杂种甜瓜的离体快速繁殖
殷丽青 储林飞
1999,(3): 28-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特种稻杂种优势利用
袁勤 全立勇
1999,(3): 32-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香型A/香型恢”配组成的杂交粳稻的香味鉴定表明,双亲均为香型的F1代稻米具香味,不分离,双亲中仅一方为香型的F1籽粒中香与非香呈1:3分离,此种自然分离的微香型组合更适于平时食用。8个香型杂交粳稻组合平均比对照“9117”增产20.55%,其中“寒丰A/香恢1号”幅增达到26.4%,证明杂交香粳稻的产量优势明显。
Select
水稻矮秆基因对节间长度的遗传控制
刘学锋 孙世孟
1999,(3): 35-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籼稻品种南京11号,一枝腊,南京6号和粳稻品种A65,矮杆黄,“盐变”为材料,配成5个杂交组合,每一组合均获得亲本P1,P2,分离世代F2和与亲本回交所得的B1,B2回交世代,分别测定其株高,穗长以及各节间长度,并对矮杆基因控制的节产是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矮杆基因降低株高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穗下第1节间和第2节间长度的缩短。一枝腊的矮杆主基因伴有明显缩短穗长的作用,可能属“一因多效”。
Select
大麦耐Al^3+性与诱导培养液pH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董爱华 朱睦元
1999,(3): 38-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测定4个大麦品种幼苗在含0,1,0,3.0mg/L Al^3+营养液中培养不同时间后根的生长情况及不同生长时期幼苗改变营养液pH的能力,分析各品种的耐Al^3+性与诱导培养液pH改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品种不同生长时期对不同浓度的Al^3+敏感性不完全一致,不同和地期诱导营养液pH改变的能力也不相同,使营养液pH变化呈阶段性升降波动,但品种的pH的变化能力与耐Al^3+性之间并不一定成正相关
Select
亚洲栽培稻起源分化的遗传学研究
陈文炳
1999,(3): 42-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遗传学角度回顾了亚洲栽培稻起源进化研究简史,并结合作者的研究结果,阐述了国内外研究者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法对亚洲栽培稻起源进化,系统分化和分类等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对其进行比较,评述,主要内容包括两种分类法和两个起源假说。本文还探讨了目前水稻起源进化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Select
水稻耐涝高产栽培与减灾策略(综述)
李绍清 李阳生
1999,(3): 49-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概述了水稻耐涝高产栽培技术的基本要点,并对早稻和中稻受淹后的减灾策略分别进行了归纳,提出了早稻在淹涝胁迫下的“壮苗,旺根,储糖,控芽”耐涝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及其原理。
Select
基因型为杂合子的氟烷阳性猪检测
刘铁铮 许康朴
1999,(3): 55-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147头猪进行了氟烷测验,测得氟烷阳性猪3头,阳性率为2.04%,运用PCR-RFLP分析法对氟烷阳性猪及其同胞进行了基因型检测。结果4头被测猪中有2头为隐性纯合子,2头为杂合子。结合氟烷测验结果,2头隐性纯合子表现为氟烷阳性,符合一般规律,而2头杂合子中发现1头为氟烷阳性,此前尚未见报道,这一结果又一次证明了氟烷表现与基因型并非完全对应。
Select
表达重组鸡新城疫病毒免疫原蛋白基因的研究
刘惠莉 曹殿军
1999,(3): 58-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NDV HN基因重组禽痘病毒载体与禽痘病毒转染液为材料,以载体质粒的LacZ报告基因为筛选标记,在含有X-gal的培养基上筛选蓝色空斑的阳性重组子,对初次筛选到的蓝色空斑经过三轮蚀斑纯化,得到了能稳定增殖的病毒子,再分别提取病毒子感染细胞,正常对照细胞基因组DNA,BamH I酶切后,以DIG标记的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检测,发现重组病毒感染的细胞基因组DNA在7kb处有一DNA片段,能与
Select
农用溴甲烷的淘汰和代用品的发展前景
马承铸
1999,(3): 62-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溴甲烷是一种被广泛用来杀灭线虫,杂草,昆虫,细菌,真菌和啮齿动物的广谱熏蒸剂,但其对大气臭氧层有显著破坏作用。为了保护地球臭氧层,“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2010年内全球将禁产,禁用MBr。本文对取代MBr的产品和技术作了概述。提出多学科合作研制出新的广谱,经济,实用,且对环境安全的MBr代用品将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Select
上海地区水稻硅素营养状况及硅肥效应
汪传炳 茅国芳
1999,(3): 65-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大多数灌溉水中二氧化硅含量低于10mg/kg,土壤有效硅含量为200 ̄400mg/kg,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吸收的硅主要来自土壤,水稻植株的含硅量和土壤有效硅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Select
1%农哈哈杀虫素与其它杀虫剂的混用效果
夏建明 赵胜荣
1999,(3): 70-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每666.7m^2菜田用1%农哈哈杀虫素6000倍混以2000倍25%爱卡士,混以Bt粉剂75g,分别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的药效比单用爱卡士1000倍,Bt粉剂150g有显著增效作用,二种混用组合与单用农哈哈杀虫素3000倍相比,每666.7m^2分别可节约用药成本6.4%和23.0%。
Select
半加工切割蔬菜的生理和品质保持研究
孙伟 丁宝莲
1999,(3): 73-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对上海市东旺沙滩涂围垦规划设计的认识与实践
杨建华
1999,(3): 77-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总结上海市崇明岛东旺沙滩涂围垦规划设计原则,标准,总体布局,提高规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垦区经过几年综合开发和利用,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规模效益,生态效益和形象效益。
Select
重新发展裸大麦生产的前景
俞美莲 刘宗镇
1999,(3): 85-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裸大麦的母育酚类化合物和可溶性纤维对人类有降低血胆固醇效应,所以裸大麦产品(面粉,糠和麦芽)被用于制作高食用纤维的即食谷物和低热量的烘焙产品。裸大麦麦芽及其产品直接用于许多食品的制作而无残壳的处理问题。裸大麦又是提取β-葡萄糖、分离淀粉和制造燃料酒精的优良原料。裸大麦的脱壳和珍珠化能有效控制镰刀菌的DON毒素。抗赤霉病的裸大麦栽培品种已引入南美洲一些国家的大麦生产。
Select
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999,(3): 92-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1985年创刊,双月刊
ISSN:1000-3924
CN:31-1405/S
主管单位: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上海市农学会
承办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编辑部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金齐路
1000号3号楼314/
316室
邮政编码:201403
电 话:021-52235461
E-mail:xx6@saas.sh.cn
广告经营登记证:3101124000005
国内订价:10.00
编辑部公告
《上海农业学报》喜获“中国农业期刊网”两项大奖
我刊获评上海市2019年度编校质量优秀期刊
我刊2021年度连续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更多...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
Email Alerts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