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6年, 第1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6-02-2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刘洪云 陈嘉棣
    1996,(1):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细胞组织培养代替鸡胚培养的技术,分别对鸡新城疫细胞适应病毒株和本研究所分离鉴定的法氏囊细胞适应Q病毒株进行细胞组织培养,收获病毒,灭活,油乳化,制成联苗。经疫苗安全性、效力、免疫期和保存期测定,结果表明细胞组织培养联苗不仅安全,免疫率在92%以上,而且在保存期、免疫期超过半年以上时仍有坚强的免疫力,免疫效果理想。
  • 戴维平 赵洪兴
    1996,(1): 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实验主要应用细胞遗传学方法从机理上进一步阐明支原体污染细胞培养物,而导致细胞遗传性的变异。研究结果表明,被支原体污染的细胞,其形态学、生物学特性发生了变化,原因之一是细胞染色体畸变所致。
  • 叶向阳 张婉华
    1996,(1): 9-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PPVs-1A株弱毒肌肉接种后备母猪2头,每头注射1mL。接种后第8天的HI价为128 ̄256。以后抗体上升,攻毒前HI价平均为1280。对照母猪2头HI抗体均为阴性。4头母猪配种后,怀孕至38 ̄40d时攻毒,结果从接种母猪的血浆中没有分离到病毒,而对照母猪的血浆中则分离到病毒。攻毒40d后宰杀,接种母猪共怀25头胎猪,从它们的脏器中均没有分离到病毒,而对照母猪共怀23头胎猪,其中有10头的脏器
  • 刘保申 殷丽青
    1996,(1): 14-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4份水稻材料的花药培养中,附加不同浓度硅素的试验结果表明,硅素能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每丛试管苗的绿苗数及绿苗移栽成活率。在所设6种处理中,以诱导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中均附加60mg·L^-1硅素的处理效果最好,02428,02428/IR36和IR36/02428经该处理以后绿苗率分别比对照提高73.9%、86.6%和79.6%。仅在分化培养基中附加硅素效果好于仅在诱导培养基中附加硅素
  • 陈明杰 汪昭月
    1996,(1): 19-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生物化学技术,对香菇单双核杂交菌株进行细胞学分析,以细胞内可溶性蛋白质及酯酶同工酶为指标,对香菇单双核杂交的亲本以及杂交后代进行分析鉴定,认为在所选单双核菌株杂交过程中,单核与双核菌株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单双核杂交技术可作为一种香菇品种改良的方法应用于香菇杂交育种的研究中。
  • 虞耀瑾 王泰哲
    1996,(1): 23-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玉簪大规模组织培养中,小苗的来源为腋芽和愈伤组织产生的不定芽。花叶嵌合体品种在增殖过程中易出现花叶性状分离。其中,腋芽产生的小苗为正常苗;不定芽原基因愈伤组织中的分生细胞分化而成,不定芽形成的小苗出现性状分离,产生3种不同类型的变异苗。研究认为,叶嵌合体的性状分离与茎尖的来源有关,花叶品种通过腋芽增殖是保持品种特性的主要繁殖方法。根原基由茎基维管外侧细胞及愈伤组织中的维管组织结节单向极性分裂产生,
  • 周秀涛 姚文岳
    1996,(1): 28-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指示植物对42份风信子病样进行病毒分离和带毒率测定。病样平均带毒率为47.6%。初步看出上海地区危害风信子的病毒主要CMV,其次是TMV。进行了茎尖培养,经验测确认不带毒鳞茎的鳞片培养是目前获得风信子无毒或少毒苗的有效方法。
  • 周正来 陆仕华
    1996,(1): 32-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诱导石刁柏愈伤组织的生长素与激动素的比例,胚性愈伤组织的转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NAA:BA为2:1;(2)BA的起始量为1mg·L^-1;(3)AgNO3和3种氨基酸(Asn+Gln and Pro)对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无显影响。
  • 朱玉英 张素琴
    1996,(1): 36-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于1986 ̄1994年,利用现有青菜种质资源,通过杂交实现基因重组,并经连续多代自交纯化,选育出两个高代自交系,自交系间再杂交复配育成了一个新品种“小叶青”。每一自交子代及最终配制的组合均严格进行室内、田间“三抗”性(抗TuMV、霜霉病和黑斑病)鉴定。所育成的“小叶青”抗病性强,商品性状与市场要求相吻合,产值比“矮抗青”提高20%左右。
  • 东惠茹 金波
    1996,(1): 41-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番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呼吸强度、乙烯释放情况和糖类、有机酸、色素等有机物的变化,结果表明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在成型青果期与生理成熟期出现两个转折点;糖类和有机酸在生理成熟期之前逐渐增加,以后则逐渐减少;在未成型青果期,主要含叶绿素,以后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至生理成熟期,开始出现番茄红素,并逐渐增加,使果实变为红色。
  • 叶正文 森下正博
    1996,(1): 45-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季性草莓“丰香”,经过不同时期的低温(10℃)短日(8h)成花诱导,花芽分化时期均获不同程度的促进,但不同大小的匍匐茎苗对低温短日的感受性存在明显差异。短缩茎直径0.5cm以上的中、大苗处理7d后花芽分化诱导成功率为66.67%,处理14d者诱导成功率达100%。短缩茎直径0.5cm以下的小苗感受性明显低弱,处理7d者诱导成功率仅11.11%,诱导成功率为100%时,处理需20d以上。诱导一旦成
  • 陈龙英 韩勤更
    1996,(1): 50-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作物根癌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放射形土壤杆菌K84进行了发酵试验,确定了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最适发酵周期为24 ̄30h;发酵液含活菌体数达5×10^12/mL。为该制剂的商品化提供了一整套试验数据。发酵液经后处理而制成的生物农药产品定名为“根癌宁”。
  • 马承铸 宋继荣
    1996,(1): 56-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989 ̄1991年对上海佘山濒死黑松调查中发现松材线虫的“M”型株系。该线虫形态学上带有某些拟松材线虫特征,但它发现于尚未见枯萎症的染病松材中,并随着线虫密度增加病树进入枯萎和死亡。该株系与江苏六合群体(国内典型钝尾高毒力株系)在灭菌黑松木材上的繁殖系数相近,分别达3.32和4.96,这两个株系间的配对杂交产生了有尾突后代。
  • 汪羞德 茅丕
    1996,(1): 61-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鸡粪为主体原料配以N、P、K化学肥料和硼、锌、锰等微量元素制成便于贮藏、运输和使用的有机-无机颗粒肥。以黄瓜、甘蓝、西红柿和花椰菜对5种配方进行选择试验,结果确定添加硼元素的配方2有机-无机颗粒肥为蔬菜作物的最佳配方,该有机-无机颗粒肥配方对秋甘蓝、秋黄瓜和冬瓜进行合理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习惯施肥基础上,每公顷施用337.5kg有机-无机颗粒肥为蔬菜作物的经济合理用量,对蔬菜增产起主导作
  • 常继东
    1996,(1): 66-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有代表性的18种食品腐败菌作天然食品防腐剂筛选模型检定菌的起始菌,藉纯培养比较试验从14种培养基中选择最适者,以梯度试验确定最适接种量;用开沟法和贴带法测试随机选自31属52种105株蕈菌的20株被检定菌的液培物和固培物对26种检定菌的抑菌谱,继而用纸片法和贴块法同步测试其中5 ̄6株抑菌谱最广者对26株检定菌的抑菌力;从选出的抑菌力最强者的液培物中提取天然食品防腐剂,以梯度试验测试其对靶食品的防
  • 徐新春 朱恒顺
    1996,(1): 74-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建设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和改善人民膳食结构,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采用文献调查和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发展上海特色养殖业的背景和地位,认为上海发展特色养殖业既必要又可能,势在必行;定义了特色养殖业的科学概念;指出了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了规划设想和可供参考的政策措施。
  • 陆克文 杨文正
    1996,(1): 78-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1日龄商品代AA肉鸡270羽,研究稀土元素对肉鸡生长的影响。选用54羽29日龄公鸡进行代谢试验,研究稀土元素对肉鸡日粮中能量、粗蛋白质和氨基酸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0 ̄80mg·kg^-1稀土元素,可提高肉鸡增重(P〈0.01)和饲料转化率(P〈0.05 ̄0.01),提高能量利用率(P〈0.05 ̄0.01)和粗蛋白质利用率(P〈0.05);添加20 ̄160mg·kg^-1稀土元素,可提
  • 黄德社 张清学
    1996,(1): 83-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于1989 ̄1994年对45个籼稻品种(包括杂交籼稻组合和制种亲本品种)进行的观察结果表明,籼稻一生有两类葫芦叶特征出现。第一类出现在移栽稻的分蘖期,由植伤引起,N叶期移栽,第(N+2)叶与第(N+3)叶为第一类葫芦叶;第二类出现在幼穗分化期,由拔节引起,这类葫芦叶的第一片倒数叶龄期为品种伸长节间数减2,一般4个伸长节间的品种最后有2片葫芦叶,5个伸长节间的品种最后有3片葫芦叶,6个伸长节间
  • 梁继农 尹长清
    1996,(1): 90-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991 ̄1994年间,研究结果表明,南通市的黄瓜死藤主要由黄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Schl.)f.sp.cucumerinum Owen]与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所致。其中,露地黄瓜死藤主要是枯萎病所致、大棚黄瓜主要是菌核病和枯萎病所致,有些年份黄瓜致病也是致其死藤原因之一;发生规律为:3种病害的盛发期与高峰
  • 顾言真 郑惠忠
    1996,(1): 95-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不同喷雾器(药械)喷洒化学农药后,青菜上的农药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在农药品种和剂量相同的情况下,用东方红-18型机动喷雾器喷洒,青菜上的农药残留比使用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喷洒时高2.2 ̄4.5倍。蔬菜接近收获期不宜使用机动喷雾器喷洒化学农药。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