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89年, 第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9-05-2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刘洪云 徐卫林 等
    1989,(2):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鸡胚和鸡胚细胞分离得到Q株,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株。Q株可在鸡胚上增殖,并能适应鸡胚细胞培养。Q株在鸡胚细胞增殖后,病毒可释放于培养液中,TCID50达10^15/0.1ml。
  • 刘炎生 江训明 等
    1989,(2): 7-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我们建立了一套提取纯化水稻线粒体DNA的方法轻珍汕97不育系和保持系为材料,发现线粒体DNA的HindⅢ酶切电泳带型存在显著差异,而叶绿体DNA没有差异。细胞质类型为野败型的珍汕97A,V20A、常菲22A的线粒体DNA BamHI酶切电泳后的带型没有差异。属不同细胞质类型的珍汕97不育系和六千辛不育系的线粒体DNA EcoRI BamHI酶切电泳带型不同,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遗传特征。此结果提示,利用线粒体DNA酶切电泳带型可以对水稻不育系的细胞质源进行分类
  • 沈菊英 林瑞芬 等
    1989,(2): 15-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饲毒后的褐稻虱进行单虫单苗接种,稻苗发病率达60%以上。对病株的叶脉脉肿部位及相应编号的褐稻虱唾液腺进行超薄切片后,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株的筛管细胞和传毒昆虫的唾液腺细胞内可见到大量病毒颗粒,并以晶状排列或者包裹于管状组织中。病毒颗粒大小约为70nm,具有45nm致密核心为双链RNA的组成部分,在核酸和核衣壳之间尚有空隙。本文对病毒的细微结构进行了讨论,并提供进一步证据,说明我国发现的RRSV和国外报道起源于东南亚的RRSV是同一种病毒。
  • 黄剑华 陆瑞菊 等
    1989,(2): 19-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10份大麦栽培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它们的花药离体培养反应,结果表明:二棱型材料的离体培养反应优于多棱型;早熟型材料的离体培养反应优于迟熟型。以栽培品种沪麦8号为材料,各实验处理结果表明:适当晚播,减数分裂期前夕施适当的氮肥,10-20天的3℃低温预处理,1.5mg/12,4-D与0.05-0.2mg/1KT激素配比和5-7%蔗糖浓度对大麦花药离体培养比较有利。
  • 汪寅虎 张明芝 等
    1989,(2): 27-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郊区1985年恢复单季晚稻种植以来,施肥方法烦琐,肥料用量偏高,花工多,成本高,因此在当前农村经济改革的形势下对单季晚稻施肥技术和用量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该项研究所获得结果有三点:1.欲使单季晚稻每亩产量达425-500公斤,可在每亩施猪15担的基础上,施用纯氮15-20斤,分两次施用。总量的三分之二在移栽前作基肥全耕层施入,三分之一在幼穗分化前5-7天作追肥施用。2.该项施肥技术减少了肥料用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3.该项施肥技术不存在养分平衡失调的问题。
  • 杨金楼 朱济成 等
    1989,(2): 37-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塑料暗管在农田使用中易于淤塞失效。为了延长其使用寿命和提高经济效益,合理设滤与有效的冲淤是非常重要的。经研究,塑料暗管的淤积与土壤、管了、滤层等因素有关。其中主要是回填土不密实或土壤擀地轻,稳定性差,土粒易随水渗流入管造成淤积。试验说明塑料暗管的孔宽<1.1mm亦能较好防淤;稻谷壳比稻草防淤效果高83.3%。因此,稻谷壳可作为水稻产区的主要滤料。我们将塑料暗管从灌渠旁引出地面,用泵引渠水冲淤,15分钟可冲出管中淤泥的一半(约4.8-11.3kg),相当于开塞自流放水冲淤效果的十倍。
  • 章家琪 朱荫湄 等
    1989,(2): 46-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刘学珍 包林钧
    1989,(2): 47-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1987年的1988年对春季迟播西瓜的产量、产量结构、果实品质和采摘期的研究春明:春季迟播西瓜以4月15日为最佳播期,4月15-20日为适宜播期。在此播期范围内,对产量影响极大的单株结瓜数相对较多,且7月26日后的采摘量达58.3%以上,果实品质也较佳。供应上海市区的商品西瓜约有80%来源于本市郊区,且集中在7月26日以后对晚西瓜的需要,安排一定面积的春季迟播西瓜,将播期适当推迟至4月15-20日,达到推迟采摘期的目的,是在不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而延长供应期的有效途径之一。
  • 杨瑞长 李艺 等
    1989,(2): 55-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无粪培养料和草粪培养料中加入复微石膏(MEPG),制作成MEPG培养料栽培蘑菇,可以促进菌丝增殖,比对照增加菌丝干物质50.21-111.00%;复微石膏无粪料比无粪合成料、复微石膏草粪料比草粪料的产量分别提高5.5-19.45%,20.41-30.55%;鲜菇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可溶性糖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含量都比对照高,唯独纤维素含量比对照低,这些都会使蘑菇更具有鲜嫩的品味。
  • 丁辛顺 赵建华 等
    1989,(2): 63-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茄子是上海郊区夏季的主栽蔬菜之一。近年来受病毒病危害,损失较严重。我们通过鉴别寄主、体外物理抗性、蚜虫传毒、琼脂糖凝胶双扩散和免疫电镜观察等方法,发现黄瓜花叶病毒是为害茄子的主要病毒种类。在抗性研究试验中,采用温室和大田相结合的方法,对13份茄子品系或品种的抗病能力进行了评价。同时利用指示植物和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对人工接种后未表现症状的单株进行了测定。
  • 张永存 张修军 等
    1989,(2): 69-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草莓芽线虫(Aphelenchoides fragariae)能在歙县珠兰芽内存活越冬,但不引起芽的病变。定期分离室外离体珠兰病叶证实,土内或土表病叶中的部分草莓芽线虫可在南京越冬。酸性品红乳酚油染色镜检证实,气孔是草莓芽线虫无伤侵入珠兰叶片的唯一途径,初显症状的新鲜病叶浸入2小时可诱导线虫自气孔向叶表逸出。
  • 童尧明等 中岛武彦
    1989,(2): 75-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不同时期的赤霉素处理,观察了在上海地区的设施栽培条件下,赤霉素控制草莓休眠的效应。试验表明:赤霉素的适期处理可有效地抑制促成栽培条件下草莓的休眠,提早解除兰促成栽培条件下草莓的休眠。
  • 邓红宁 吴光林 等
    1989,(2): 79-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明多效唑在果树体内的运转规律,提供合理施用依据,我们用含比强为0.03μci·ml^-1的^14C-多效唑的营养液对一年生Peng柑(Citrus reticulata c.v.Ponkan)实生苗进行培养试验,3天后即能运送到全株,直至25天时向根外运出量仍远少于根部吸收量。用^14C-多效唑进行不同方法处理,15天后测定各部位放射性强度和取样制得的放射性自显影结果均表明,向外运输的量依次为涂茎、水培和涂叶。同时,后两处理的植株多效唑含量均以处理部位上部高于下部,说明多效唑更易在死亡组织木质部中移
  • 陈全庆 张繁琴 等
    1989,(2): 85-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987-1988年间,作者测定了籼粳稻类的20个稻瘟病菌株培养液对水稻种子胚根的毒害。经显著性测定表明,各菌株间培养液的毒性差异显著。这种差异表现为菌液对胚根生长抑制的程度大小不同,将其分成四组,即毒性强、毒性中等、毒性弱和无毒性。各组的胚根平均生长率依次为7.7%,18.4%,62.5%和100%;各组菌株数占所测菌株数的百分率分别为15%,30%,40%和15%。此外,随着菌丝体生长量增加和培养液色素加深,各组毒性也随之降低,呈负相关。
  • 黄德崇 汪志远 等
    1989,(2): 89-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太谷核不育建拓组成小麦抗赤病基因库,开展小麦抗病品种选育,并由此而确立起来的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新体系,是育种模式的一个创新。几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对基因库进行连续轮选的过程中,组群个体的平均抗生水平逐年提高;释放的优良单株也随之增多,在短期内所育成的一些抗病新品系已显示出可供生产应用的前景。
  • 王菊明 谭琦 等
    1989,(2): 93-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